秋日养生:做好 “三防”,食疗与运动双管齐下

2025-08-19

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褪去夏日的燥热,迎来了秋高气爽的时节。然而,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同时万物凋零的景象也容易影响人的情绪,因此养生需重点做好 “防秋燥、防秋凉、防秋郁” 这 “三防”,再配合恰当的食疗与运动,才能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防秋燥:滋阴润燥,饮食运动巧搭配

秋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干燥,中医称之为 “秋燥”。这是因为入秋后,空气中的湿度降低,风力加大,人体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甚至会引发咳嗽、咽喉肿痛等问题。


食疗方案:

银耳百合莲子羹:取银耳 15 克泡发撕成小朵,百合 20 克、莲子 30 克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 1 小时,最后加少许冰糖调味。此羹具有滋阴润肺、养心安神的功效,适合秋季常食。


川贝雪梨汤:雪梨 1 个洗净去核切块,川贝 5 克研成粉末,与雪梨一起放入碗中,加适量冰糖和清水,上锅蒸 30 分钟即可。这款汤能润肺止咳、清热化痰,对秋燥引起的干咳无痰效果显著。


芝麻核桃粥:黑芝麻 30 克、核桃 20 克研磨成粉,与大米 50 克一起煮粥,可根据口味加少许蜂蜜。芝麻和核桃富含油脂,能滋阴润燥、润肠通便,缓解秋季便秘。


运动建议:秋季防秋燥的运动应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这些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肺部功能,帮助身体排出浊气。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可饮用淡盐水或蜂蜜水,避免大量饮用冷饮。另外,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此时气温较为适宜,避免在正午阳光强烈、空气干燥时运动,以免加重身体缺水。


防秋凉:温补护阳,饮食运动重保暖

秋季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差明显,白天可能还比较炎热,但到了夜晚就会变得凉爽,甚至有些寒冷。这种气温的骤变容易让人忽视保暖,从而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中医认为,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若不注意保暖,容易使寒邪入侵,损伤阳气。


食疗方案:

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 500 克切块焯水,与当归 15 克、生姜 30 克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转小火炖煮 2 小时,加盐调味即可。此汤有温中补虚、散寒止痛的作用,适合秋季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人群。


山药栗子粥:山药 100 克去皮切块,栗子 50 克去壳,与大米 100 克一起煮粥。山药能健脾养胃,栗子可补肾强筋,二者搭配能增强身体抵抗力,抵御秋凉侵袭。


红枣桂圆茶:红枣 10 颗、桂圆 5 颗洗净,加适量清水煮 15 分钟,可代茶饮用。这款茶饮能补气养血、温暖身体,适合秋季气血不足的人饮用。


运动建议:防秋凉的运动要注意保暖,避免运动后受凉。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瑜伽、普拉提等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避免受到外界寒冷空气的刺激。如果进行户外运动,如登山、骑行等,要注意穿戴合适的衣物,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避免吹风。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出大汗为宜,因为秋季阳气内敛,过度出汗会损伤阳气。


防秋郁:疏肝解郁,饮食运动调情志

秋季万物凋零,树叶飘落,花草枯萎,这种萧瑟的景象容易让人产生凄凉、悲伤的情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秋郁”。中医认为,秋季与人体的肺脏相对应,肺主悲,秋季肺气偏旺,容易导致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等问题。长期处于 “秋郁” 状态,会影响人的睡眠、食欲,降低免疫力,甚至引发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疾病。


食疗方案:

玫瑰粥:大米 100 克煮粥,快熟时加入干玫瑰花 5 克,再煮 5 分钟即可。玫瑰花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调经的功效,常喝玫瑰粥能改善秋季情绪低落的状况。


香蕉燕麦粥:香蕉 1 根切片,与燕麦片 50 克一起煮粥。香蕉中含有丰富的 5 - 羟色胺,能缓解抑郁情绪,燕麦则能提供持久的能量,让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莲子百合瘦肉汤:瘦肉 200 克切块,与莲子 30 克、百合 20 克一起煮汤,加盐调味。此汤有养心安神、疏肝解郁的作用,适合秋季失眠、情绪烦躁的人食用。


运动建议:适当的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让人产生愉悦感,有助于缓解秋郁情绪。可以选择一些集体运动,如广场舞、羽毛球、篮球等,在运动中与他人交流互动,增进感情,改善心情。也可以尝试登山,秋季登高远眺,能让人视野开阔,心胸豁达,有效缓解抑郁情绪。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白天,多接受阳光照射,阳光能促进体内维生素 D 的合成,对改善情绪也有一定的帮助。


秋季养生做好 “三防”,再结合科学的食疗与运动,是顺应季节变化、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秋季的气候特点和自身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饮食、起居和运动,做到防秋燥、防秋凉、防秋郁,以健康的身心状态迎接秋季的到来。







文章来源自网络,由CHN大健康网整理发布,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或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info@healthcarechn.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