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社保新规即将落地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一系列与社保缴纳相关的新规定将正式实施,其中明确指出任何 “不缴社保” 的约定,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形式,都将被认定为无效。这一规定的出台,旨在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社保缴纳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直以来,社保缴纳问题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存在诸多争议。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试图通过与员工协商,以现金补贴等方式替代社保缴纳,而一些员工可能因短期经济利益考虑,选择接受这种看似 “划算” 的方案。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对于员工而言,放弃社保意味着失去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多方面的保障。一旦遭遇疾病、失业或工伤等情况,将无法获得相应的社保待遇,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对于企业来说,逃避社保缴纳义务不仅违反法律法规,一旦被查处,将面临补缴社保、支付罚款以及员工经济补偿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信用。
此次社保新规的核心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二)》。该解释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或者劳动者单方承诺不缴纳社会保险,这类约定或承诺均属无效。这就从法律层面上,彻底堵死了企业和员工试图通过私下约定逃避社保缴纳义务的漏洞。同时,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在经济补偿的支付规则方面,劳动者每工作满 1 年,用人单位需支付 1 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不满 6 个月的,则支付半个月的工资。此外,如果用人单位此前已经把社会保险费以补助的方式支付给了劳动者,在行政机关责令补缴社会保险之后,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劳动者返还这部分补助的。
在实际案例中,2022 年 7 月,朱某入职某保安公司并签订劳动合同。入职第二天,公司和朱某签署了一份自愿放弃缴纳社保声明,声明主要内容是朱某自愿申请不在北京缴纳社会保险,由用人单位每月支付他社保补助,如果将来补缴社保应当将补助退回。一个多月后,朱某向公司提出了解除劳动合同,其中一个解除理由就是公司不缴纳社会保险。保安公司主张,入职当日就提出要给朱某缴纳社会保险,是朱某自己为了每月多领钱,主动申请不缴纳社会保险的。而朱某则主张,声明是保安公司提前打印好的格式条款,要求他签署的,他认为公司有关不缴纳社会保险的协议,侵犯了他的法定权利,是无效条款,所以他提出解除合同,公司应当向他支付经济补偿。法院审理认为,尽管双方对声明签署过程各执一词,但这份声明的内容已违反我国法律关于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缴纳社会保险” 的规定。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本案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违反了法律规定,侵害了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保障的权利,也损害了国家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所以这份约定从一开始就是无效的。法院最终认定,因保安公司没有依法为朱某缴纳社保,朱某据此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法定补偿情形,判决保安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这一规定不仅针对传统的企业与员工劳动关系,对于灵活就业者等群体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尽管新规主要约束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社保缴纳关系,但它也提醒着灵活就业者,在没有单位依托的情况下,更要重视自身社保的缴纳,为自己的未来生活提供保障。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已允许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养老和医保,虽然费用需自行承担,但能享受与企业职工相同的待遇,如养老金计算方式和医保报销比例等。
以网约车司机小王为例,他来自河南,一直在北京从事网约车工作。过去,由于户籍限制,他只能参加河南老家的城乡居民医保。有一次在北京跑车时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很低,大部分费用都得自己承担,这让他经济压力很大。新规实施后,全面取消了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小王成功在北京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了职工医保。今年他因胃病就医,医保报销了大部分费用,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还有自由职业者小李,以往社保缴费压力大,收入不稳定时还得四处借钱缴费。现在,新规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在规定的缴费基数范围内,根据自身实际收入情况更自由地选择缴费档次,手头宽裕时多交点,紧张时少交点,缴费弹性大大增加,小李可以根据每月收入选择缴费档次,收入高的月份多缴一些,收入低时少缴,社保缴纳不再让他发愁。
新规实施后,对劳动者和企业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劳动者来说,短期内工资条上可能会出现 “社保扣除” 项目,到手工资相应减少。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积累保障。养老保险的缴纳确保了退休后能按月领取养老金,维持晚年生活;医疗保险则为日常就医和重大疾病治疗提供了报销保障,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失业保险在失业时可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帮助度过难关;工伤保险保障了工作中受伤时的权益;生育保险则为生育相关费用和生育津贴提供了保障。此外,在许多大城市,社保缴纳年限还与落户、买房、摇车号等政策挂钩,持续缴纳社保在关键时刻能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企业而言,新规的实施意味着必须严格遵守社保缴纳规定,摒弃以往通过不缴社保降低成本的错误做法。若企业继续违规操作,一旦被查实,除了要补缴社保费用及滞纳金外,还需支付员工因未缴社保而辞职时的经济补偿。若引发劳动纠纷闹到法院,企业败诉的可能性极大,这将对企业的声誉和经营产生负面影响。虽然短期内企业成本可能会有所增加,但从长远来看,合规经营有助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通过提高效率、创新发展等方式提升竞争力,而不是依赖不正当的成本压缩手段。例如,上海一家有 7 名员工的餐饮店,因新规实施年社保支出激增 22.4 万元,这部分增加的成本相当于其净利润的 30%。若企业试图通过违规操作,如将员工 5000 元工资拆成 2700 元基本工资 + 2300 元补贴,只按前者缴社保,这种 “薪资拆分” 的行为一旦被监管部门查到,将面临重罚。
为了确保社保新规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也将加强监管力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社保缴纳情况的检查和抽查频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实地核查等多种手段,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劳动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对社保权益的认识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同时,也鼓励劳动者积极举报企业的违规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社保新规的落地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有力保障,也是推动企业合规经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尽管在实施初期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适应过程,但从长远来看,它将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企业还是劳动者,都应充分认识到新规的重要性,积极适应并遵守相关规定,共同为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贡献力量。在 9 月 1 日新规正式实施后,各方需密切关注实施效果,相关部门也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政策,确保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文章来源自网络,由CHN大健康网整理发布,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或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info@healthcarechn.com),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