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基本信息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均为蚊子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发。随着气候变迁与人员流动加剧,其传播风险持续上升。
二、传播途径
两种疾病均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蚊子叮咬感染病毒的人后,再叮咬健康人,便会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
三、疾病症状
登革热:感染后通常出现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登革热,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等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症状与登革热相似,有发热、关节疼痛等表现,但关节疼痛更为剧烈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四、预防核心
由于目前这两种疾病均无特效治疗药物,预防的核心在于防止蚊子叮咬和消灭蚊子孳生地。
五、具体预防措施
(一)个人防护
时间规避:在蚊子活动频繁的清晨(约 5-7 点)和傍晚(约 17-19 点),尽量减少外出。若需外出,可选择在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蚊子活动相对较少的时段。
衣物选择:必须外出时,穿长袖上衣和长裤,且选择浅色衣物,因为蚊子更偏好深色。衣物材质以透气的棉质或亚麻为主,既舒适又能有效阻挡蚊子叮咬。
驱蚊剂使用: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涂抹合格的驱蚊剂,如含有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伊默宁等成分的产品。成人可使用浓度为 20%-30% 的避蚊胺驱蚊剂,儿童使用浓度不超过 10% 的避蚊胺产品,且需避开眼、口、鼻等部位。每 4-6 小时重新涂抹一次,以保证有效的驱蚊效果。
头部防护:外出时可佩戴宽边帽子,减少头部和颈部被蚊子叮咬的机会。
(二)环境防制(消灭孳生地)
清除积水:蚊子幼虫需在水中生长,因此要定期检查家中花盆托盘、水桶、水缸、下水道、废旧轮胎、空调接水盘等易积水处,每周至少清理一次。清理时要将积水彻底倒掉,并用刷子刷洗容器内壁,防止蚊卵残留。
药剂投放:对于鱼缸、水池等无法清除的积水,可投放杀蚊幼虫的药剂,如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TI)颗粒或缓释剂,按照说明定期投放,以杀灭水中的蚊子幼虫。
环境整洁:保持居住环境整洁,清理庭院和阳台的杂草和垃圾,避免蚊虫滋生。定期修剪庭院中的植物,保持通风透光,减少蚊子的栖息场所。
容器处理:对于不常用的容器,如水桶、脸盆等,要倒置存放,防止积水。废旧轮胎要钻孔处理,避免积水,或存放在室内干燥处。
(三)物理防蚊
安装纱门、纱窗:在门窗上安装合格的纱门、纱窗,确保纱网无破损,缝隙不超过 0.6 毫米,能有效防止蚊子进入室内。定期检查纱门、纱窗,发现破损及时修补或更换。
室内灭蚊:在室内发现蚊子时,可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工具杀灭。使用电蚊拍时,要避开易燃物品和水源,充电时不要使用。灭蚊灯可放置在室内角落,距离地面 1-1.5 米处,夜间关闭其他光源,提高灭蚊效果。
蚊帐使用: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是儿童和老人。蚊帐要选择孔径小的,使用前检查是否有破洞,床边不要放置靠近蚊帐的物品,防止蚊子通过缝隙进入。
(四)特殊场景防护(旅行人员)
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情况,可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官方渠道查询。准备充足的防护用品,如驱蚊剂、长袖衣物、蚊帐、电蚊拍等。接种相关疫苗(如有),并咨询医生关于旅行期间的健康注意事项。
旅行中:住宿选择有空调或纱门、纱窗的房间,尽量避免在蚊子活动频繁的时段前往草丛、树林、水边等蚊子较多的地方。外出时严格按照个人防护要求做好防护,随身携带驱蚊剂并及时补涂。
返程后:若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停留地点和时间,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在症状完全消失前,尽量避免被蚊子叮咬,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六、总结
预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养成良好的防蚊习惯,共同消灭蚊子孳生地,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守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文章来源自网络,由CHN大健康网整理发布,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或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info@healthcarechn.com),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