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影像诊断领域,CT 设备凭借其高分辨率、快速成像等优势,已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 CT 球管作为 CT 设备的核心部件,犹如设备的 “心脏”,其性能直接关乎成像质量与诊断准确性。2024 年,我国医疗行业在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及市场需求增长等多因素交织下,CT 球管院端市场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与新趋势。本报告将从市场规模、国产化进程、竞争格局等维度,对 2024 年国内 CT 球管院端市场进行深度剖析,洞察其发展脉络与未来走向。
二、CT 球管:CT 设备的核心 “心脏”
CT 球管通过发射高能 X 射线,穿透人体组织并被探测器接收,经计算机处理后形成人体内部的断层影像。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子束在高真空环境下,高速撞击阳极靶面产生 X 射线,这一过程对球管的真空度、电子发射稳定性、阳极靶面的耐高温及抗磨损性能等均提出严苛要求。作为 CT 设备的核心器件,CT 球管约占 CT 整机设备 BOM 成本的 20%,且由于其工作环境恶劣,损耗较快,通常每 2 - 4 年需更换一次,门诊量较大的医院甚至一年左右就要更换,这使得 CT 球管在院端形成了持续且庞大的市场需求。
三、市场规模:CT 保有量增长带动球管需求上扬
3.1 我国 CT 保有量持续攀升
根据医装数胜调研测算,2024 年我国 CT 保有量超 4.5 万台,同比增长 13.24%,增幅显著。这一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其一,随着经济发展与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对 CT 检查的需求日益旺盛,推动医院积极购置 CT 设备;其二,分级诊疗政策的深入实施,促使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基层医疗机构为提升诊疗能力,加大了对 CT 等基础医疗设备的配置力度;其三,设备更新周期的到来,部分早期购置的 CT 设备性能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医院需更新换代。以某三甲医院为例,其原有的 16 排 CT 设备成像精度有限,在开展复杂病例诊断时存在局限,2024 年该医院新购置了 64 排 CT 设备,大幅提升了诊断效率与准确性。
3.2 CT 球管院端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国内 CT 球管市场总需求量约 2.2 万只,其中院端市场(售后市场)需求量约占一半。在我国院端市场,2024 年 CT 球管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7.75%,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一方面,CT 保有量的增加直接带动了球管更换需求的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分级诊疗推进,我国 CT 设备开机率逐步提高,球管使用频率增加,进一步加速了球管的损耗与更换。如某县级医院在加入医共体后,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CT 检查人次较以往增长了 50%,球管更换周期也相应缩短。
四、国产化进程:政策助力,份额稳步提升
4.1 政策持续加码支持国产 CT 球管研发
自 “十二五” 以来,国家在连续三个 “五年计划” 中,都将 CT 球管列入重点突破和发展的高端战略产品,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2021 年 12 月 2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 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将大功率 CT 球管等关键零部件列入产业基础攻关行动。在政策引导下,国家各部委围绕 CT 球管的研发攻关设立了多项课题,对承担课题的国产球管品牌设置严格考核指标,从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推动国产 CT 球管技术不断突破。
4.2 国产化率显著提升
2024 年,我国院端市场 CT 球管国产化率显著提升,较去年同期增加 3.78 个百分点,接近 15%。经过多年技术沉淀与市场培育,部分国产厂家已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以昆山医源医疗为例,其通过自主研发,完全实现自产管芯、管组件等,并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应用,产品质量得到用户一致认可与好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联影医疗在 2018 年取得 5.3M 球管的注册证后,经过多年努力,2024 年 8 月其 5.3M 球管实现产业化应用,在高端 CT 球管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五、竞争格局:外资仍主导,国产加速追赶
5.1 “GPS” 三巨头仍占据主导地位
2024 年,“GPS” 三巨头(GE 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在我国 CT 球管院端市场仍占据大部分份额,约为 72%。这些外资品牌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在高端 CT 球管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如 GE 医疗的某款高端 CT 球管,在成像质量、稳定性及使用寿命等方面表现出色,受到众多大型三甲医院青睐。
5.2 国产品牌崛起,份额逐步增长
联影医疗、医源医疗等国产品牌稳居国产第一方阵。其中医源医疗市场份额增长最为明显,较去年同期增加 1.75 个百分点。国产品牌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充分发挥性价比优势与本土化服务优势。在价格方面,国产 CT 球管较进口产品普遍低 30% - 50%,能够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在服务上,国产品牌响应速度更快,能更及时地为医院提供安装、维修等服务。例如在某地区医院的 CT 球管招标中,医源医疗凭借良好的产品性能、合理的价格及优质的服务,成功中标,打破了外资品牌在该地区的长期垄断。
六、市场挑战:进口产品价格挤压与国产品牌产能困境
6.1 进口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据商务部统计,2022 - 2024 年我国进口 CT 球管的价格持续下降。在院端市场中,2024 年我国 CT 球管销量排名前六的型号均为进口品牌,且终端价均较去年同期下降 1% - 6% 不等。外资品牌通过价格策略,试图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对国产品牌形成较大价格竞争压力。如某进口品牌 CT 球管,为应对国产产品竞争,在 2024 年主动降低价格,导致同类型国产球管销售受阻。
6.2 国产品牌产能利用率不足
尽管在医院端采购政策的支持下国产品牌份额增长明显,但在制造商采购端国产品牌举步维艰。部分国产品牌由于技术稳定性有待提高、品牌认知度不足等原因,面临产能利用率甚至不足 10% 的困境,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盈利困难,甚至陷入亏损危机,严重制约了国产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七、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7.1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健康需求升级以及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CT 检查需求将持续攀升,进而带动 CT 球管院端市场规模稳步扩大。预计未来几年,我国 CT 保有量将保持年均 10% - 15% 的增长速度,CT 球管市场规模也将随之增长,为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7.2 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在国家政策持续支持、国产企业技术不断突破的背景下,CT 球管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国产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与性能,逐步缩小与外资品牌的差距,在中高端市场占据更多份额。同时,随着关税战等国际贸易形势变化,我国对进口 CT 球管发起反倾销调查,将为国产 CT 球管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市场环境。
7.3 竞争格局将深度调整
未来,CT 球管院端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外资品牌将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成本等方式应对国产品牌挑战;国产品牌则需在提升技术水平、扩大产能、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市场竞争将促使行业资源进一步整合,头部品牌优势将更加凸显,部分竞争力较弱的品牌可能被淘汰,市场格局将迎来深度调整。
2024 年我国 CT 球管院端市场在规模增长、国产化进程及竞争格局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市场需求释放与国产替代加速,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无论是外资品牌还是国产品牌,都需顺应市场趋势,不断创新变革,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文章转载自网络,由CHN大健康网整理发布,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或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info@healthcarechn.com),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