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需要做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通过柔性内镜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能发现影像学检查难以捕捉的微小病变。以下情况建议及时检查:
长期胃部不适:反复腹痛、反酸、烧心、腹胀、黑便等;
胃癌高危人群: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吸烟饮酒者;
定期筛查:40 岁以上人群建议每 2-3 年进行一次胃镜筛查。
数据支持:据《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显示,早期胃癌通过胃镜治疗 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而晚期患者生存率不足 30%。
二、胃镜检查前的准备要点
饮食调整
检查前 6-8 小时禁食,2 小时禁水;
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需提前 3 天停药(遵医嘱)。
心理建设
无痛胃镜采用静脉麻醉,全程无痛苦,检查时间约 10-15 分钟;
普通胃镜可能有轻微恶心感,可通过深呼吸缓解。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检查当日可正常服药,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
孕妇需提前告知医生,评估检查风险。
三、检查过程全解析
无痛胃镜流程
建立静脉通道,注入短效麻醉剂;
患者进入浅睡眠状态,内镜经口插入;
医生通过屏幕观察黏膜病变,必要时取活检;
检查结束后 5-10 分钟苏醒,留观 30 分钟即可离院。
普通胃镜流程
口服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胶浆);
患者取左侧卧位,配合医生吞咽内镜;
全程保持放松,避免剧烈咳嗽或吞咽动作。
四、检查后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术后恢复
无痛胃镜患者 24 小时内禁止驾驶或操作机械;
2 小时后可进食温软流质食物(如粥、牛奶),次日恢复正常饮食。
异常症状处理
若出现持续剧烈腹痛、呕血、黑便等,立即就医;
活检后可能有轻微咽喉痛,1-2 天可自行缓解。
报告解读关键指标
HP(幽门螺杆菌):阳性需根除治疗;
萎缩 / 肠化生:提示癌前病变,需定期复查;
息肉性质:腺瘤性息肉需及时切除。
五、常见误区与科学解答
误区 1:胃镜检查会损伤胃黏膜
科学解答:现代内镜材质柔软,操作规范的检查极少损伤黏膜。
误区 2:年轻人不需要做胃镜
科学解答:胃癌年轻化趋势明显,长期饮食不规律的青年人群同样需要筛查。
误区 3:胃镜检查后必须静养一周
科学解答:无特殊情况者次日即可正常工作,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六、未来趋势:胃镜技术的革新
磁控胶囊胃镜:患者吞服胶囊内镜,医生通过磁场控制其在胃内移动,全程无痛苦;
AI 辅助诊断: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窄带成像(NBI):增强黏膜血管和腺管的清晰度,精准识别病变。
结语
胃镜检查并非想象中可怕,它是守护胃部健康的重要防线。通过规范的检查前准备、专业的操作和科学的术后护理,您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关注胃部健康,从了解胃镜检查开始,为生命质量筑牢根基。
小贴士:若您对检查仍有顾虑,可提前与医生沟通,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查方式(如无痛胃镜或胶囊胃镜),让专业医疗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文章转载自网络,由CHN大健康网整理发布,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或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info@healthcarechn.com),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