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权威发布:三甲医院专家详解科学减重五大核心策略

2025-03-18

近日,"国家喊你减肥" 的话题在各大平台掀起热议,登上热搜榜单。这一话题的背后,是我国日益严峻的肥胖问题,而国家与医学专家也在积极行动,为民众健康 "保驾护航"。

在2025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指出部分人群存在腰围过大、体重超重以及由此引发慢性病的情况,并宣布将持续推进 "体重管理年" 三年行动,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体重管理。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鲁平、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涛介绍,这一举措的出台并非偶然,据相关预测,若肥胖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飙升至70.5%,儿童超重肥胖率也将达到31.8%。如此惊人的数据,无疑给全社会敲响了健康警钟。


李涛副主任提醒,肥胖带来的危害远超人们的想象,它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 "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不仅影响个人外貌,更与200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涵盖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等,还会增加13种癌症的发病几率。腹部的内脏脂肪更是 "健康杀手",它会通过促进胰岛素抵抗、升高炎症水平,损害人体从大脑到心脏等多个器官。我国每年因肥胖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约85万,占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人数的15%,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伤痛。


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呢?

医学上常用体质指数(BMI)和腰围作为判断指标。

BMI的计算方法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中国人的 BMI正常范围在18.5 - 23.9kg/m²,24.0 - 27.9kg/m²属于超重,28kg/m²及以上则为肥胖。同时,腰围测量也至关重要,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 厘米,就属于腹型肥胖。这类人群即便体重正常,过早死亡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面对肥胖问题,鲁平主任给出了科学的减肥建议。生活方式干预是体重管理的核心,主要包括饮食和运动两方面。


在饮食干预上,限制饮食能量摄入和调整膳食结构是关键。可以在合理分配能量的基础上,每日减少500 - 1000千卡或减少30%总能量摄入,同时保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合理供能比,分别为50% - 60%、20% - 30%、15%- 20%。


倡导均衡膳食模式,主食多选择全谷类食物,减少精白米面的摄入;多吃新鲜、低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和蔬菜;优先选择瘦肉、鱼虾、低脂奶类等脂肪含量低的食物。此外,还有高蛋白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个体化饮食方案,以及间歇性能量限制、代餐食品减重等短期干预方法,但这些都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16811742262248910

运动干预同样不可或缺。一般人群进行有氧运动时,应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30分钟的中等至较大强度运动,也可以通过累计多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的连续运动来达到总运动量。想要长期控制体重,每周至少要进行250分钟(或消耗≥2000千卡)的中等至较大强度运动,并将运动均匀分配在每周5 - 7天。


对于存在运动风险的高危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适当降低运动强度、缩短运动时长、增加运动频率,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运动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流程和方案,做好热身、避免受伤,运动后及时拉伸和补液。


减肥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对于大多数超重或轻度肥胖者(BMI 在 24.0至32.5kg/m² 之间),建议每周减重 0.5 - 1公斤,6个月内减去当前体重的 5% - 15%并保持成果;中度和重度肥胖者(BMI 等于或超过 32.5kg/m²),则需要设定短期和中期目标,按照减去当前体重的5%、10%、15%划分阶段,每个阶段持续3 - 6个月。如果体重持续增加,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难以控制,应及时就医。


解决肥胖问题,不仅是个人的事,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国家推行 "体重管理年" 行动,从政府、医院、企业到个人,全方位联动。


未来,健康餐饮将更加普及,超市里健康食品的种类会越来越丰富,运动设施也会遍布生活各处,"控重门诊" 将为更多人提供专业的减肥指导和医疗支持。每个人都应重视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积极行动起来,在国家和医学专家的指引下,用科学的方法减肥,拥抱健康生活。






文章转载自网络,由CHN大健康网整理发布,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或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info@healthcarechn.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