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纳米抗体:如何开启生命科学微观世界的大门

2025-04-17

在生命科学的微观世界里,纳米抗体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正悄然开启众多未知领域的大门。纳米抗体,简单来说,是一类源自骆驼科动物或鲨鱼的重链抗体可变区的小型抗体片段。它们体型微小,却拥有着强大的功能,如同微观世界里的 "神奇子弹",能够精准地靶向各种抗原,在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生物技术研究等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纳米抗体背后关键的筛选技术。


从源头开始:纳米抗体库的构建

天然库:自然馈赠的宝藏

天然库的构建是从未经免疫的动物体内获取抗体基因,将其克隆到合适的载体中,从而构建出一个包含大量天然抗体多样性的文库。这就像是从大自然的宝库中直接采集原材料。

45421744699782310

图1.呈现从未经免疫动物获取抗体基因,经克隆构建天然库的步骤。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涵盖动物体内丰富的天然抗体多样性,为筛选提供广泛的素材。然而,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由于未经过抗原的刺激筛选,库中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丰度较低,筛选难度较大。

免疫库:针对性的精准出击

免疫库的构建需要先对动物进行特定抗原的免疫,使动物体内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免疫反应,然后从免疫动物的淋巴细胞中提取抗体基因,构建文库。这一过程如同给动物配备了精准的 "瞄准器"。

30391744698975216

图2.展示对动物注射特定抗原,启动免疫反应,制备纳米抗体的流程。其优势在于库中针对免疫抗原的抗体比例显著提高,大大增加了筛选到高亲和力抗体的概率。但缺点是依赖动物免疫,耗时较长,且动物个体差异可能影响免疫效果。


合成库与半合成库:人工智慧的结晶

合成库是完全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构建抗体基因文库,半合成库则是结合了天然抗体基因片段和人工合成序列。它们的构建原理基于对抗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通过人工设计和合成,创造出具有特定特性的抗体文库。

90791744698975804

图3.展示人工设计、合成抗体基因构建文库的原理。这种人工构建的文库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多样性,可以根据研究需求定制抗体序列,在纳米抗体筛选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筛选特定功能的纳米抗体提供了有力工具。


多样展示:纳米抗体的筛选舞台

噬菌体展示:最广泛的选择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抗体筛选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抗体基因与噬菌体表面蛋白基因融合,使抗体片段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当噬菌体文库与抗原孵育时,带有特异性抗体的噬菌体就会与抗原结合,通过洗脱未结合的噬菌体,富集结合的噬菌体,进而筛选出目标抗体。

88051744698976145

图4.流程图清晰呈现抗体基因与噬菌体表面蛋白基因融合,及筛选特异性抗体的流程,该技术操作相对简便,文库容量大,能够高效地筛选出特异性抗体,因此备受青睐。


酵母展示:高效的真核表达平台

酵母展示技术利用酵母细胞作为表达系统,将抗体基因与酵母细胞表面蛋白融合,使抗体展示在酵母细胞表面。酵母细胞具有真核生物的翻译后修饰能力,能够正确折叠和修饰表达的抗体,这为筛选具有正确结构和功能的纳米抗体提供了优势。

58381744698976493

图5.展示抗体基因与酵母细胞表面蛋白融合,抗体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的模式。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手段,可以快速、高效地筛选出与抗原结合的酵母细胞,从而获得目标纳米抗体。许多研究表明,酵母展示技术在筛选高亲和力纳米抗体方面表现出色。


酵母双杂交:蛋白互作的探索者

酵母双杂交技术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 -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纳米抗体筛选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原理是将抗体基因与转录激活因子的 DNA 结合域融合,抗原基因与转录激活因子的激活域融合,当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时,会使转录激活因子的两个功能域靠近,启动报告基因的表达。

62661744698976848

图6.详细解释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促使转录激活因子功能域靠近启动报告基因表达的过程。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就可以筛选出与抗原具有相互作用的纳米抗体。这种技术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及筛选针对特定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纳米抗体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核糖体和 mRNA 展示:体外筛选的利器

核糖体展示和 mRNA 展示技术均为体外筛选技术。核糖体展示是将抗体基因的 mRNA 与核糖体、氨基酸等在体外进行翻译反应,使翻译出的抗体蛋白仍然与核糖体和 mRNA 形成三元复合物,从而实现抗体在核糖体表面的展示。mRNA 展示则是通过特定的化学方法将抗体蛋白与编码它的 mRNA 连接起来,实现抗体在 mRNA 表面的展示。

64451744698977291

图7.核糖体展示

4231744698977609

图8.mRNA 展示

这两种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构建超高多样性的文库,并且可以在体外进行筛选,不受细胞内环境的限制,在筛选高亲和力抗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纳米抗体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有力途径。


细菌展示:大肠杆菌的新使命

细菌展示技术利用大肠杆菌等细菌作为宿主,将抗体基因与细菌表面蛋白基因融合,使抗体展示在细菌表面。大肠杆菌生长迅速、易于培养,能够大量表达抗体,成本相对较低。

36081744698977909

图9.展示抗体基因与大肠杆菌表面蛋白基因融合,抗体在大肠杆菌表面呈现的状态。通过将细菌文库与抗原孵育,筛选出与抗原结合的细菌,进而获得目标纳米抗体。然而,细菌展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细菌表达的抗体可能存在折叠不正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处理。


哺乳动物细胞展示:治疗性抗体的摇篮

哺乳动物细胞展示技术将抗体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中,使抗体展示在细胞表面。哺乳动物细胞具有与人体细胞相似的蛋白质加工和修饰能力,能够表达出结构和功能更接近天然抗体的纳米抗体。

49141744698978273

图10.呈现抗体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抗体在细胞表面展示的情形。这一技术在筛选治疗性纳米抗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治疗性抗体需要在人体内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其结构和功能的正确性至关重要。通过哺乳动物细胞展示筛选出的纳米抗体更有可能成为有效的治疗药物。


高通量测序和质谱分析:快速筛选的新途径

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对纳米抗体文库中的大量抗体基因进行快速测序,分析文库的多样性和抗体基因的分布情况。质谱分析则可以对筛选得到的纳米抗体进行结构和序列鉴定,快速确定抗体的特性。

18831744698978618

图11.展示高通量测序与质谱分析结合,快速筛选、鉴定纳米抗体的流程。这两种技术的结合,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纳米抗体进行筛选和分析,大大提高了筛选效率,为快速获得针对特定抗原的纳米抗体提供了新的途径。


优化升级:纳米抗体的亲和力成熟

亲和力成熟:抗体进化的密码


亲和力成熟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亲和力随着时间不断提高的现象。在体内,这一过程通过体细胞高频突变和抗原选择等机制实现。在体外,科学家们通过模拟体内的进化过程,利用易错 PCR、DNA 改组等技术对纳米抗体基因进行随机突变,然后筛选出亲和力提高的突变体,从而实现纳米抗体的亲和力成熟。

43141744698979049

图12.展示通过体外技术模拟体内进化,提高纳米抗体与抗原结合亲和力的步骤。这一过程就像是对纳米抗体进行 "升级改造",使其能够更紧密地结合抗原,增强其功能效力。


多聚化与多特异性:功能强化的策略

纳米抗体的多聚化是指将多个纳米抗体通过特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聚体。多聚化可以增强纳米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能力,提高其功能效力。例如,双特异性纳米抗体可以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在肿瘤治疗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20711744698979373

图13.中展示纳米抗体多聚体结构及双特异性纳米抗体同时结合两种抗原的模式。多特异性纳米抗体的设计和构建为纳米抗体的功能拓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使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展现出更强大的潜力。


计算机辅助亲和力成熟:科技赋能的未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计算机辅助亲和力成熟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预测可能影响抗体亲和力的氨基酸残基,然后通过定点突变等技术对纳米抗体进行改造,提高其亲和力。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亲和力成熟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盲目性,为纳米抗体的优化提供了更科学、高效的方法,是纳米抗体研究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展望:纳米抗体的无限可能

纳米抗体筛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我们深入了解和应用纳米抗体提供了有力支持。从纳米抗体库的构建到多样的筛选技术,再到亲和力成熟的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完善和进步。在未来,纳米抗体有望在医学领域实现更精准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如开发针对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特效纳米抗体药物;在生物技术领域,纳米抗体将为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等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抗体这把微观世界的神奇钥匙,将为我们解锁更多生命科学的奥秘,创造出更多造福人类的奇迹。让我们共同期待纳米抗体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文章转载自网络,由CHN大健康网整理发布,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或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info@healthcarechn.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