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再升级:新增三大行动,开启全民健康新篇章

2025-04-16

4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苏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这一主题,全国爱卫办常务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庄宁,国家中医药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司长严华国,海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李文秀,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季晶,山东省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峰等五位嘉宾出席,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片

首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在新闻发布会开场时介绍了4月14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的《全国爱卫会关于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等3个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


《通知》决定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倡导家庭配备体重秤、腰围尺和体重管理日历,推动健康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家庭、进社区、进医疗卫生机构、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稳步提高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提升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比例,并设定2030年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目标值分别为38%和30%。


我们发现,这是健康中国行动启动实施6年以来,第一次新增专项行动,这样健康中国行动就从15项增加到18项。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启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通知》要求,将新增的3个行动与其他15个专项行动统筹推进。


围绕行动目标,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提出2个方面4个指标。在个人和社会方面,倡导个人掌握体重管理知识与技能,倡导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等配置体重秤。在政府工作方面,要求编制和发布体重管理权威信息,倡导推动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家庭、进社区、进医疗卫生机构、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宾馆、进餐馆食堂等。


全国爱卫会明确,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30%;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达95%;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分别达100%、80%;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进一步优化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90%。个人学习了解中医药健康知识、开展自助式中医药健康管理的主动性增强;社会力量更广泛参与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营造中医药健康促进良好氛围;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更加规范,中医药健康促进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Image
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主要指标

全国爱卫会明确,2030年健康乡村建设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日益普及;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逐年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居民能够更加便捷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疾病危害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更加健康宜居。


Image
健康乡村建设行动主要指标


为什么要新增3个专项行动?

决策时从三个方面考虑


在谈到健康中国行动新增的3个行动的有关考虑时,庄宁表示,全国爱卫办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了有关工作的设计。

第一个考虑是,在定位上要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当前,人群超重肥胖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差距虽有缩小,但是依然是比较明显的,中医药防病治病独特优势的发挥还不是很充分。基于这些考虑,就需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目前设计的这3个行动主要是针对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作了制度上的安排。


第二个考虑是在工作理念上要突出预防为主。新增的3个行动更加侧重强调健康促进、医防融合,比如要正确认识体重,科学管理体重,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就医习惯,注重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调畅情志等等,这些都是强调从源头来控制风险因素。


第三个考虑是在内容上要更加注重全社会联动。改善群众健康需要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3个行动不仅对相关部门提出了具体任务,也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等3个层面提出了各方需要采取的行动,希望进一步将健康融入各行各业,进一步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更加突出以「健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更加关注心理健康


在谈到爱国卫生月活动主题时,庄宁表示,1989年以来,国家把每年4月都会确定为爱国卫生月,围绕一个重点问题集中开展健康促进相关活动。今年爱卫月的主题定为「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主要有两个考虑:

第一个考虑,爱卫「新」篇章指的是新任务和新内涵。爱国卫生运动已经开展了70多年,在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和内容,上世纪50年代以来,爱国卫生运动主要以除「四害」、讲卫生为重点,90年代以来,主要以卫生城镇创建为抓手来推动城乡的环境卫生整治。

当前,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内涵的调整也需要进一步考虑,进一步拓展,要更加突出以「健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通过这种方式来全力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比如,将卫生城镇的创建现在调整为健康城镇的创建,要积极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同时要积极推进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建设,让爱国卫生运动更加的贴近群众。


第二个考虑是,今年的健康「心」生活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意义是倡导践行新的健康生活方式。第二层意义是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非常的重要。


国家卫生健康委希望通过爱国卫生月活动,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新」生活。同时,将2025-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今年也正在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应用,希望更多的人重视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正确对待压力和挑战。

庄宁指出,5年来,围绕各项重点任务,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

第一方面是群众的健康意识更强了。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每一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个理念深入人心,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从2019年的19.17%提升到了2024年的31.87%。


第二方面是城乡人居环境更美了。推广运用「千万工程」这个经验,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强化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持续改善群众身边环境。2024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9%,卫生厕所普及率也达到75%左右。


第三个方面是健康服务更优了。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聚焦儿童青少年、妇女、职业人群和老年人,强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加强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处置,推动慢性病早诊早治,疾病防控能力持续提升。重大慢病的过早死亡率由2019年的16.5%下降到了2023年的15%。

第四个方面是健康治理更好了。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开展健康城镇建设,利用村(居)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促进爱国卫生运动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持续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和联动,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强健康科普,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健康环境,促进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揪住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这个「牛鼻子」

抓好五种慢病、两类人群等四方面工作


在介绍海南省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做法时,李文秀表示,近几年,海南将爱国卫生工作与健康海南建设融合推进,紧紧抓住了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这个「牛鼻子」,总结出了「1521」的工作模式,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第一,健全一套机制,高位推动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工作。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的名义出台了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计划,也纳入市县高质量考核,并且与爱国卫生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今年率先出台了省级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实施方案,探索开展重大健康风险跨部门干预、主动健康协同和健康影响评估等三项行动。


第二,聚焦五种疾病,将健康关口深度前移。推出了「2+3」健康服务包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肝炎、重型精神疾病等五种慢性病,建立了一套「筛、防、治、管」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了目标人群的应筛尽筛,应管尽管。

第三,海南省关注两类人群,能够有力地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这几年持续向好,2024年这三个妇幼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海南省也率先实现了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省级全覆盖。并且开展了老年人认知康复数字疗法的试点项目,完成了6.6万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


第四,打造一个体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海南省建设基于5G物联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建设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50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开展了77项医疗新技术填补省内空白,基本实现了「小病不进城,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大病不出岛」的目标。


加强中医院老年病科建设

把中医药融入到健康养老的全过程


在谈到中医药在治未病领域的优势时,严华国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相关中医药工作。

在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方面,通过中医药的干预,不仅能够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控制近视的发展进程,还能缓解眼疲劳和眼干涩等这些眼部的不适症状。


从2022年开始,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共同开展了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通过推广耳穴压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进行早防早治,首批有60个试点地区目前已经干预了9万多儿童青少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国家也正在考虑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同时,结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广泛开展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科普宣传工作。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方面,每年累计为1.5亿左右的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指导。加强中医院老年病科建设,目前全国有2000多所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设置了老年病科。加强医养结合,目前有1200余所中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把中医药融入到健康养老的全过程。


同时,国家中医药局针对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等常见健康问题,正在分批制定中医治未病干预指南,第一批已发布了20个,正在制定第二批,主要是突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







    文章转载自网络,由CHN大健康网整理发布,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或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info@healthcarechn.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