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公告,决定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并且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01/美国对亚洲部分国家征收关税税率对比
目前,美国对部分其他亚洲国家征收的关税从26%到46%不等,日前,其再次签署两项行政命令,宣布要对另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10%"最低基准"关税上加更多的税,对中国税率就达到了34%,再加上此前加征的20%,现在美国对华税率已经升到了54%。
/02/大部分药品获得豁免
本次豁免清单中纳入了绝大部分药品制剂,不受此次对华加征34%关税影响,目前关税水平为20%。
/03/美国推进对药品进口征税的计划,未来哪些药品或将加收关税?
据海外媒体消息,白宫正在考虑对制药业发起所谓的232条款关税调查。随着美国推进对药品进口征税的计划,制药业的关税暂缓可能不会持续太久。4月8日,美国正式宣布将对药品征收关税。
未来加税药品的六大潜在方向:
/04/全球医药产业链高度融合
对于创新药:关税豁免利好创新药,美国对药品的豁免政策为国内创新药企通过BD合作、对外授权等模式出海提供了窗口期。
未来药品被纳入加征关税范围,可能会对创新药的出口和国际合作产生一定阻碍,不过,长期来看,中国创新药企业已在全球药品和器械供应链占据优势地位,部分原料药品种掌握定价权,即使加税也能有效转移,后期将持续加强本土创新,通过授权出海模式与合作,降低直接出口依赖。
对于原料药:中国医药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额429.8亿美元,同比增长5.1%;从我国原料药出口的国家看,美国出口额位列第二,2024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原料药45.2亿美元,同比增长12.0%。部分原料药豁免品种仍保持价格竞争力。
2024年我国原料药前十大出口市场(亿美元):
由上表可见,印度和美国占我国原料药出口市场的前列,据不完全统计,2020-2021年美国市场通用活性药物成分(API)全球第一大制造商是印度,占比62.1%,而中国向印度供应超70%原料药及中间体,抗生素、解热镇痛等大宗原料药的全球生产基本都集中在中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原料药出口国,原料药供应链美国无法取代中国、印度,在美国本土重建原料药制造业,从时间看需要数十年,再加上其高昂的人工成本,几乎不可行。印度也无法取代中国,中国企业在建厂时间、原材料成本、电力成本、其他成本(融资、物流、生产和设置成本)、劳动生产率上都具有碾压级优势。
为解决对中国进口的高度依赖,印度政府于2020年3月宣布一项994亿卢比的一揽子计划用于原料药行业以促进国内生产和出口,然而没有效果。
对于生物制药:以人血白蛋白为例,其进口占比约70%,中国对美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会使美国进口的低价竞争的白蛋白血制品失去价格优势,利于一些国产血制品企业放量。
对于敏感类:未豁免品种出口受阻,相关企业可通过向印度、东南亚等第三国转口或调整生产工艺等方式减少损失。
未来的药品征税计划可能主要针对欧盟,具体打击对象是爱尔兰。
医药制品是欧盟对美第一大出口商品,占比22.5%,很大原因是爱尔兰对美出口药品导致,2024年爱尔兰向美国出口药品达726亿欧元,全球十大制药商均在爱尔兰设有大型工厂。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原料药45.2亿美元,对美出口西药制剂11.5亿美元,相比爱尔兰,体量渺小。
/05/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1. 加速国产替代,企业应加强自主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推动AI制药等前沿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借助医保谈判和集采等"以量换价"政策,推动国产创新药的临床应用,加速国产仿制药可替代速度,进一步保护本土品种,可对冲外部风险。
2. 重点开发"一带一路"国家(如东南亚、中东、拉美),这些市场对高性价比药品需求大,且政治风险较低。
3. 密切关注后续政策动态,优化关税应对方案(如转口贸易、本土化生产等)。
文章转载自网络,由CHN大健康网整理发布,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或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info@healthcarechn.com),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