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约60万例,死亡病例约34万例(WHO 2022)。作为唯一明确病因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的防治体系已形成完整闭环。本文基于最新国际指南与临床研究,系统梳理宫颈癌三级预防策略。
一、疾病本质与致病机制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99.7%的宫颈癌患者存在高危型HPV感染。病毒通过以下机制导致癌变:
E6/E7致癌蛋白:破坏p53和Rb抑癌基因
病毒整合:导致宿主基因组不稳定
免疫逃逸:建立持续性感染
感染进程呈阶梯式发展:HPV感染→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原位癌→浸润癌。从感染到癌变平均历时10-15年,为早期干预提供时间窗。
1. 一级预防:源头阻断
HPV疫苗接种:9-45岁女性适用,优先14岁以下人群
二价疫苗(Cervarix):覆盖HPV16/18(70%致癌型)
四价疫苗(Gardasil 4):增加HPV6/11(预防尖锐湿疣)
九价疫苗(Gardasil 9):覆盖7种高危型+2低危型(92%致癌型)
接种方案:15岁前2剂(0/6月),15岁后3剂(0/2/6月)
健康教育:安全性行为(避孕套使用)、戒烟(吸烟者风险增加2倍)
2. 二级预防:精准筛查
联合筛查策略(2023 ASCCP指南):
年龄 | 筛查方案 | 间隔周期 |
---|---|---|
25-29岁 | HPV初筛 | 5年 |
30-65岁 | HPV+TCT联合 | 5年 |
>65岁 | 既往阴性可终止 |
分流管理:
HPV16/18阳性→立即阴道镜
其他高危型+TCT阴性→12个月复查
LSIL→6-12个月随访
HSIL→锥切治疗(LEEP/冷刀)
3. 三级预防:规范治疗
早期癌(IA-IB1期):
保留生育:宫颈锥切/根治性宫颈切除
标准术式:改良/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
局部晚期(IB2-IVA期):
同步放化疗(顺铂增敏)
外照射(45-50Gy)+近距离放疗
转移癌(IVB期):
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
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
姑息性化疗(紫杉醇+顺铂)
妊娠合并宫颈病变:
HSIL:每3个月阴道镜监测,产后6周处理
IA1期:孕中期行宫颈锥切
≥IA2期:多学科会诊制定方案
HIV感染者:
筛查提前至21岁,终身筛查
CD4<200时癌变风险增加5倍
ART治疗可降低52%癌变风险
治疗后5年随访方案:
第1-2年:每3个月妇科检查+TCT/HPV
第3-5年:每6个月复查
5年后:每年常规筛查
放疗患者需监测:直肠/膀胱毒性(发生率15-20%)、卵巢功能衰竭
宫颈癌防治已进入精准医学时代,2018年WHO提出"90-70-90"战略目标:90%女孩15岁前接种疫苗、70%女性35-45岁接受筛查、90%癌前病变及浸润癌患者获得规范治疗。通过多维度防控体系的建立,有望在本世纪实现宫颈癌的全面控制。
文章转载自网络,由CHN大健康网整理发布,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或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info@healthcarechn.com),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