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面子” 与 “里子”

2024-10-22

在种植牙行业的降本增效大潮中,一场关乎本质的挑战正悄然浮现。今天我们聊聊种植牙核心组件--基台。


基台,这个种植牙系统中的隐形核心,虽深藏不露,却关乎手术成败、甚至整个行业的未来。它在整个种植牙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尽管患者无法直接看到它,但它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决定着整个治疗的长期效果。

中国基台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中国基台市场的注册产品总数已攀升至266项,较2019年飙升了228%。这一惊人的增长轨迹清晰地勾勒出行业的演进历程:2019年可视为国产基台初露锋芒之年,而2022年则堪称国产基台的里程碑式"元年"。


数据揭示,自2022年伊始,国产种植基台数量呈现出指数级增长,到2023年已然超越进口基台,标志着基台市场正式迈入全面的国产化替代期。但伴随着这一增长的,还有令人担忧的迹象。尽管市场在规模上迅速扩展,产品质量却未能与之同步提升。


在这266项产品中,超三成来自成立不足三年的企业。这种"速成"现象在个性化基台领域尤为突出。令人震惊的是,98%的个性化基台持证企业获得认证的年限不足五年,其中80%甚至不足两年。仅有一家企业的认证历史超过五年。


更令人忧心的是,在这99家企业中,仅有5家--也就是仅5%的企业--主动发布过企业标准。这一惊人的低比例暴露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严重问题:大多数企业是否真的具备生产高质量基台的能力和意愿?还是只是在追逐利润的道路上不顾一切地狂奔?


(注:企业主动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发布企业标准,意味着该企业对产品质量和技术规范的高度自信与透明,表明其符合或超越行业标准,并愿意接受市场监督。这展示了企业的合规性、责任感和市场竞争力。)


新兴基台企业借"降本增效"之名,推出大量"平替"和"低价"产品,短短三年内便占据了大量口腔机构的采购清单。然而,这场看似繁荣的价格战背后,实则暗藏着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问题:在疯狂压缩成本的同时,产品质量是否已经沦为牺牲品?


事实令人震惊:各地监管部门频频曝光基台企业的违规生产行为,而社交平台上更是充斥着用户对基台质量的尖锐批评。这些迹象无不在警示我们:种植基台行业的乱象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的临界点。如果继续放任不管,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调研,当前基台市场呈现出复杂(甚至有点"乌烟瘴气")的生态格局。价格诱惑与质量风险之间的权衡,不仅考验着行业参与者的专业素养,更是对其道德底线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两类典型客户群体尤为值得关注:


短视利益追求者:明知质量隐患,仍为利润驱使选择低价产品。这种行为不仅漠视消费者权益,更可能成为引发行业信任危机的导火索。


盲目信任中间方者:过度依赖产品认证,忽视了深入考察的必要性。这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态度,可能在无形中助长了劣质产品的市场空间。


表面的"价廉质优"实则是悬在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短期内,它可能带来市场份额的扩张;长远来看,却可能引发质量问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种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或将危及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方深入思考和审慎应对的当务之急。


当下不响,长久必响


以下:

01. 低质基台或成引爆种植牙信任危机的"定时炸弹"


当下,市场上基台产品种类繁多,选择范围广泛,但背后隐藏着质量参差不齐的隐忧。部分第三方基台制造商为追求低成本,在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上大打折扣,这种做法无异于在患者口腔中植入"定时炸弹"。虽然这些基台可能在短期内满足需求,但其长期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难以保证。


一张朋友圈流传的某基台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的随拍图,揭示了深层次的质量管理问题。这不仅是设备投资的问题,更反映了整个行业对医疗精密制造本质的误解。


表面上,车间里林立的机器似乎彰显了企业的实力,但实际上这些陈旧设备掩盖了更为关键的工艺控制缺陷。恒温恒湿环境的缺失、地面防震处理的忽视以及设备维护的不足,这些看似细微的疏忽直指基台生产的核心--微米级精度的保证。


我们还是以上图为例,该工厂的布局和设计标准疑似传统工业级别,而非符合医疗器械生产的严格要求。事实上,随着种植牙大放量,当前市场上存在大量工业工厂转型为口腔医疗器械制造商的现象。这种转型如果缺乏相应的质量管控和环境升级,将会给产品质量带来严重隐患。


这种情况折射出一个更大的问题:在追求规模和速度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忽视了质量管理的精髓--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精确把控。这不仅威胁单个产品的质量,更是对整个行业标准的挑战。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遏制,中国基台产业将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真正的竞争力,最终可能沦为低端产品的代名词。


更值得警惕的是,国产第三方基台市场已显现出明显的价格分化。据行政处罚文书披露,多家成立不足三年的基台生产商报价低至15元/件,远低于通常的国产基台价格区间(200-300元/件)。这种巨大的价差不仅揭示了市场的混乱,还暗示了潜在的质量风险和监管漏洞。


这里就有一个灵魂之问:这些第三方基台制造商又是如何"降本增效"的呢?他们的利润又是如何"挤"出来的?


据前期调研,当前基台加工市场存在两个关键风险,也很能揭示行业内部的结构性挑战:


·"众包困境"与质量管控的悖论:


随着种植牙需求呈几何倍数增长,一些小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顾自身产能限制,接受远超其能力的订单量。这些企业采用众包模式分散生产,虽然降低了成本,却成为质量管控的"致命弱点"。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持证企业甚至将订单转包给无证工厂,进一步加剧了质量风险。这种分散化生产模式使得质量一致性难以保证,每增加一个分包环节,潜在风险就呈指数级增长。最终,这种分散性风险实际上都由医疗机构和患者在无形中承担,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行业痛点。


·过渡信任技师/加工厂,种植牙成了"预制菜":


当前医疗实践中,不少医生将排牙工作委托给技师或加工厂,专注于诊断与核心治疗环节。然而,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了一个潜在的质量风险传导链。医生对基台的生产和选购过程缺乏直接参与,不得不依赖中间方的判断。这种情况下,低质基台可能悄然进入临床实践,犹如一份"预制菜",其中包含多少"科技与狠活儿",医生和患者都难以洞悉。


这两个问题犹如"暗礁",隐藏在种植牙行业表面繁荣之下,若不加以重视和解决,或将成为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与基台相关的行政处罚案件多达154起,占总处罚案件的67%,罚款金额从数十万到上百万不等,有知名企业甚至是罚单上的"常客"。


然而这还仅是政务公开的部分,实际情况则更为严重。在社交媒体平台如小红书上,已有大量消费者反映"种植牙"断裂问题。仔细分析这些投诉,从业者都不难发现大多数问题都源于基台质量问题,凸显了行业质量管控的迫切性。


个性化基台行业从无证生产的混乱走向质量管控,表面上是进步,实则暴露了更深层次的行业困境。中国基台市场的"百家争鸣"不是繁荣的标志,而是质量危机的前奏。


市场的多元化非但没有带来预期的良性竞争,反而成为质量管控的噩梦。行业面临三大致命威胁:质量鉴别能力的普遍缺失、过度依赖不透明的中间环节,以及一些机构对质量问题采取的"眼不见为净"态度。这不仅暴露了行业标准化的严重滞后,更凸显了整个产业链在质量管控上的系统性崩溃。如不迅速采取行动,中国基台行业恐将陷入难以挽回的信任危机。


一颗颗"差不多"基台,正大量流入市场…


02."差不多先生"--中国基台的生产困境


中国基台市场正在快速扩张,预计从2023年的8750万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3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5%。这一增长反映了需求上升和产业升级的趋势,但在表面繁荣背后,质量管控和监管的挑战日益凸显,暴露出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


基台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频频上演。表面上看似有利于口腔机构和医生,但其代价是产品质量的牺牲。部分厂商通过低价策略引入大量"差不多"基台,这无异于动摇了行业的根基。


生产优质基台需要高精度设备和长期的技术积累,这对许多新兴企业来说是难以跨越的门槛。低价策略不仅是市场竞争的问题,更是技术、设备和人才壁垒带来的系统性挑战。短期内降本增效的策略,最终可能为质量问题埋下隐患。


这里,我们必须厘清一个关键问题:中国基台,为何难以生产?


高品质基台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关键环节,每一步都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可以说,制造优质基台面临着多重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反映了技术壁垒,更揭示了行业发展的深层矛盾。以下我们梳理了制造优质基台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1. 技术封锁与信息不对称:原厂数据获取的困境


在2019年之前,中国基台市场主要由进口产品主导。原厂倾向于选择国内头部制造商作为代工伙伴,这种策略导致了技术和数据的垄断。这种"数据垄断"和"设备门槛"的双重壁垒,不仅阻碍了大多数企业进入高端基台生产领域,更加剧了行业内的信息不对称,制约了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行业的技术依赖,更凸显了自主创新的迫切性。


2. 精密测绘技术:误差累积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对于那些无法获得原厂数据的企业而言,精确测绘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但这一过程充满挑战。逆向工程的精度问题已成为许多企业的技术瓶颈。没有原厂数据支持,企业只能依赖测绘工具进行逆向分析,然而这一过程中即便是微小的误差都会逐渐累积,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严重偏离标准。


与此同时,高精度测绘设备的高昂成本则成为中小企业的"致命弱点"。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不得不选择精度较低的设备,这种妥协实际上是在削弱产品的质量保障。


更为严峻的是,行业内测绘标准的不统一和样本量不足,暴露出整个行业在质量管控体系建设中的不足。在理想状态下,测绘样本量应达到上万颗,但现实中,一些企业仅凭少量样本就得出结论,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无异于在患者安全上敷衍应对。这些问题相互叠加,使测绘数据的精度和一致性难以保障,成为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隐形桎梏。


"一步错,步步错"的生产模式,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初始的微小误差在生产过程中将被逐步放大,最终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严重偏离标准,进而危及患者安全。


3. 高精度设备投入:巨额投资与产能之间的两难困境


生产高质量基台需要先进的切削设备,这类高精度设备动辄需要数百万元的投资。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这种初期投入不仅难以承受,还面临产能瓶颈的挑战。以一台价值数百万元的高精度设备为例,其日产量仅约90颗基台,这意味着基台制造企业需要大量设备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然而,选择精度较低的设备虽能暂时缓解经济压力和产能问题,却可能成为质量管控的致命弱点。这种"以量换质"的权衡,实际上是许多小规模基台制造公司面临的两难困境。


4. 工艺精湛度:基台生产的"微操"水平


优质基台的生产不仅依赖于先进设备,更是工艺精湛的集中体现。虽然自动化设备提供了基础的高精度,但真正决定产品质量的是操作人员对工艺细节的掌控。刀具的排列、切削的顺序、操作的手感--这些细微的技术差异直接影响产品的最终精度。不同技师在操作中采用的刀具选择和切削方式可能大相径庭,导致生产出的基台质量各异。这些微小差异正是工艺水平的体现。


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同样至关重要。在严格执行标准化流程的同时,技师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工艺,以适应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类似刀具的排列与一刀切削的方式,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调整,实际上是多年经验积累的结晶。这种"微操"水平不仅体现了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巧,更决定了基台生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5. 企业成熟度:精准控制、经验积累与大规模生产的挑战


与临床医生一样,基台制造需要高度精准的控制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多年的实践才能逐步培养。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能够精准掌握每一道工序,一个熟练的基台制造者同样需要在每个生产环节中做到精确无误。这种精准控制能力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通过单纯的技术复制或资金投入来快速实现。在追求效率和标准化的同时,如何传承并保持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种植量"大爆发"的时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生产规模成为关键因素。生产100颗或1000颗基台或许相对容易,但每天稳定生产1万颗甚至更多,并保证质量一致性,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不仅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还需要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大量熟练工人。然而,在当前部分第三方基台售价仅15元甚至更低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这种低价竞争不仅难以支撑高昂的规模化生产成本,还可能导致企业在质量控制上做出妥协。


老牌企业凭借多年沉淀的技术传承、工艺创新能力和成熟的管理体系,能够在确保产品一致性的同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更好地应对规模化生产的挑战。相比之下,新兴企业由于经验不足,在工艺精细化、质量控制和大规模生产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面对低价竞争和规模化生产的双重压力,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实现盈利,成为所有基台制造企业,尤其是新兴企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还有部分基台生产商为追求短期利益,甚至采取以次充好的做法,使用劣质合金材料。这种行为已超越了纯粹的技术层面,触及了更深层次的商业伦理问题。虽然我们在此不点名批评特定企业,但必须表示强烈谴责。


综上,"差不多"文化实则是一种危险的自欺欺人。它掩盖了潜在的医疗风险,为产品质量问题埋下定时炸弹。事实上,"差不多"心态不仅催生了劣质产品,更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了道德迷失。这种文化背后,隐藏着对患者健康的漠视和对社会责任的逃避。如果仅是为了降低成本,就罔顾质量标准,无疑将患者安全置于危险之中。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是对质量管理的背叛,更是对整个行业未来的严重威胁。


这种"瘤"啊,已到了不得不纠偏的时候。


后言:中国口腔,要赢得市场也要赢得尊重


中国种植牙行业正面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调包基台"事件频发,凸显出质量管理上的漏洞和行业自律的欠缺。作为种植系统中"里子",基台的质量不仅影响手术的成功与否,更是整个行业专业水准的试金石。忽视基台质量,无异于为行业埋下潜在的隐患,不仅威胁患者的长期健康,还可能动摇行业的信誉。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将质量放在首位。 当我们与德国、瑞士等在精密制造领域久负盛名的国家对比时,不难看出中国种植牙产业在技术创新与质量把控上还存在差距。若继续沉迷于低价竞争,中国制造很可能陷入"柠檬化"效应,长期来看,损害的不仅是国际市场的信任,也会削弱自身的竞争力。


与其短期内追求市场份额,行业更需要在质量和技术积累上发力。日本和德国的口腔医疗器械之所以能够赢得市场青睐,正是因为他们在产品标准与技术创新上保持了高度一致的严格要求。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和严密的质量管控,中国的种植牙产业才能真正缩小与这些国家的差距,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产品。


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我们对内在质量的持续坚守,而非依赖"面子"上的短期成就。 如果我们能保持对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的长期投入,拒绝快速获取短期利益的诱惑,中国的种植牙产业不仅可以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也能逐步获得国际同行的尊重与认可。虽然这条路充满挑战,但唯有在质量上坚守,行业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不仅为国内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也能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so


强撑"面子",往往丢了"里子"


坚守"里子",自由有了"面子"


以上,与君共勉。






文章转载自网络,由CHN大健康网整理发布,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或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info@healthcarechn.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